“独立小纵队”自然成长营日誌(五):独立宣言ing
0
五天的营期,从奶娃变成金刚葫芦娃!——那绝对是不可能滴!
图1:不知道的学、学了的去做、做不好的多做,绝对是可能滴!
1
“独”而待“立”
我们的孩子一个普遍现象是有“独”而不“立”。
现象一:“这是我的!”
在这个年纪守护好自己的物品无可厚非,但公共物品呢?自然物呢?看到的就是我的了,心里想一下也是我的了,别人动了、拿了就不可以。
现象二:“我是第一个!”
第一个站在队前无可厚非,但不是第一个到的呢?也要挤到队前;要第一个拿取物资、要第一个盛饭、要第一个出发、要第一个发言......无比较、无意义的“第一”意识,眼里就只剩下个“我”了。
现象三:“不是我!是他先......”
好事、优势我在先,出了意外、犯了错误就瞬间逆转,变成了“是因为他,才......”通常这一现象伴随着以上两种现象出现,比如:争抢一件公共物品,结果谁也没拿住,“叭嗒”掉地上了,空气中凝结了片刻安静 ,然后马上是“是他!”“都怪他!”“我本来要......结果他......”
学龄前儿童受尽家中呵护,“独”已经满满的了,在进入社会性的群体中后,接触到公共场所后,“独立”的“不给别人添麻烦”就突显出来。能否在没有亲人照料下独自生活和玩耍,成了独立小纵队观察的标志。
图2:发自内心的独立,是真独立
2
独立是一种心态
营期中,不同孩子表示有很多“第一次”——第一次洗碗、第一次擦桌子(指用相对正确的方式来擦)、第一次知道用麦麸也可以洗碗、第一次睡上铺、第一次亲手盛汤盛饭、第一次自己收拾行李箱、第一次叠床单......——这些都是行为上的表现,不会,是可以教的,是可以学的,通过多次练习是可以熟练的。
行为是表象,表面的东西都很好效仿
但会做了,却是:不催就不做、不查就不干、不监督就不按要求干,这是“心”没有动力。漂流在徒步回来感受到一丝秋风吹过的时候,突然问孩子们:“你们认为什么是幸福?”“什么都不干!”“要什么有什么!”“想吃什么吃什么,想玩儿什么玩什么!”哈哈!Ta妈,你怎么看?
漂流说:“在我汗流浃背的时候,有一阵风吹过来,我觉得这就是幸福!”“啊?!——”
源自内心的东西才长久,并能带来幸福感——唉哟扯远了,拉回来——我们是感慨:从自己心里认可独立,孩子们就会主动要求去学、去做,那不就不用逼孩子做什么了?自发而为,顺势而为,不就水到渠成了吗?
孩子的内心输入是独立的意识,输出的是一种价值观
3
这是我的独立宣言,我要告诉我妈妈
闭营前的下午,有段空闲时间,我们问:“你们愿意自己嗨一下呢?还是为爸爸妈妈的到来准备些惊喜呢?”居然是一致的:“给他们惊喜!”
“给什么惊喜呢?”
与闪电:“送他们礼物!”“什么礼物呢?”“非常珍贵的礼物。”“什么礼物才非常珍贵呢?”“很贵的!她最想要的!”“她最想要什么呢?”“包、香水都行!钱越多她越想要!”好吧——第一,现在我们没钱;第二,附近没有商店;第三,有,我们也不能去。这是无效愿望。
与小月亮、老虎等:“做手工!”“做什么手工?”“做一个戒指!”“做一张贺卡!”“画一张画!”——这个可以有,但老虎又说:“悄悄放在她枕头下面!”——我们说闭营见到爸妈时的“惊喜”,回家后的不在这次讨论内。“哦,那算了吧!”
与小贝壳、玉兰花、龙卷风等:“表演节目!”“每个人吗?”“对!我表演一首英文歌曲,还可以背两首古诗。”——哦?每人3分钟,20个人就1小时了,这个不可行。
偷笑后,我很平静的说:“我有2个主意,你们选一选:第一是集体表演一个节目;第二是一起宣读独立宣言,毕竟我们是“独立小纵队”嘛 !要是能继续将独立行动在家中进行,那是不是给爸爸妈妈们最大的惊喜呢?”——众人齐排斥表演节目(单独表演是可以的,合演不可以)。
于是落入我网——错了,不是不是,是初衷阴险,但结果阳光灿烂!
我们的独立宣言
PS:热(luan)热(luan)闹(hong)闹(hong)的闭营仪式顺利结束了!还不能理解“有别人在呢”是什么感觉的孩子们,又整了两出现场纠纷,做为“情景重现”,活生生反映了营期的辉煌战果。
原生的“独立小纵队”,孩子们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呢?家长们想要的又是什么呢?孩子们需要的,和家长们想要的,差别在哪里呢?这,是个现在进行时~
我们闭营啦!
2018年《独立小纵队》活动全部文章: